机构动态
机构动态
曾经有一颗心,从萌动发芽走到历经千辛。
曾经有一份信念,从无人相信走到坚定不移。
曾经有一条路,从奚落质疑走到花开遍地。
回首这些曾经,有过乌云密布时荆棘的阻挡,也有过雨过天晴后鲜花的绽放。
回首这些曾经,有过难以舍弃时深深的伤痛,也有过饱经风雨后重生的坚强。
回首这些曾经,有过欢喜与悲伤,有过努力与汗水,然我们一路踌躇满志,坚定不移;历经山水,不负美景。无论生命给予了怎样的风霜与洗礼,依然不忘初心,简单相信,怀着爱与希望,守望成长,微笑前行。
这一路的曾经,我们用12年来将它定义。
12年,我们走过秋冬,迎过春夏,
于大自然而言,是一年一次轮回,
于金色童年而言,是一年一段成长。
12年的光阴,在这条新教育的路上,我们始终选择做真实的自己:播撒着爱与温暖的种子,传递着爱与自由的信念,感受着爱与希望的指引。
终于,这条路我们越走越顺,越走越长;终于,这条路从无人问津到更多的人与爱同行。如今,它已不再孤单;如今,它越发自信;如今,它正实现着自己的价值与意义。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在爱的指引中,我们还喜悦地与一道光相遇。而这道光,就来自他们——央视《超越》栏目组。
2018年5月12日,一个明媚而温暖的清晨,我们迎着“光”,在宁静和谐的氛围中,历时一天,完成了一场特别而温情的拍摄。
这场拍摄,带给了我们满满的感恩与感动。它没有长焦短炮般的大张旗鼓,也没有为了效果反复重拍的刻意追求。我们看到的只有,当进入这里见到可爱的孩子们的那一刻,在整个录制的空间中,
他们寻找着每一处有爱的瞬间;
他们观察着每一个路过的细节;
他们捕捉着每一个美好的时刻;
他们等待着孩子们全身心体验的每一个过程……
在爱的教育中,孩子便是唯一的答案。也许当他们带着一份好奇和期待走进这里时,这里的氛围就已然与他们联结了。于是在这场相遇中,我们才看到了彼此更多更多。
在他们的镜头中,那个坐在地上,不断地努力把小脚套进鞋子里的小小身影,执着而独立。
在他们的镜头中,那个围着小围裙,小心翼翼运着豆子并用力压出来豆浆的小小身影,专注而有力。
在他们的镜头中,那个坐在工作台前,探索和尝试着操作教具的小小身影,认真而耐心。
在他们的镜头中,那个在阳光下嬉笑奔跑着追逐五彩泡泡的小小身影,享受而开心。
这场录制,仿佛用这些有爱的镜头作了一首诗,绘了一幅画,谱了一支曲……有抑扬顿挫,有色调交替,有轻重乐段,有静与动的结合……
静如几位“小画家”,一边互相欣赏,一边轻松作画,动若几位“小勇士”,一路奋力攀爬,爬坡登顶得意潇洒;静如几位“小女工”,穿针织线花样编绳,沉浸在自己的作品中,动如几位“小渔童”赤脚上阵,浅水中嬉戏捉泥鳅。
孩子们静得平和美好,动得活泼可爱。然而,无论是静态与动态,我们都看到了,孩子们与沙同乐,与水同欢。而山石林木,流水细沙,这些天然的朋友,都是孩子们快乐的玩伴!
旁人的观察,仿佛与他们无关。镜头默默的记录,仿佛也与他们无关。与自然随时随地联结的他们,便是最轻松自在的状态,感谢镜头将这一幕幕真实、天然而纯粹的画面记录了下来。
镜头外的他们,与这里融为一体。
在绘本馆中,他们会为了无意插放却美得天然的一束小花驻足欣赏;
在天井,他们会为了在捕捉孩子投入工作的画面时不打扰到他们而不断调整着角度为孩子保留着空间,保持着距离;
在编织区,他们会为了一个小男孩自己编织完成一根绳子而觉得惊奇和为他欢喜;
在天台上,他们会为了满足一个小宝贝对机器的好奇,一边工作记录,一边默默地让他抓住自己的衣服以保持平衡,一边笑着回答他的问题直到离去;
在餐厅,他们会为了一个就餐结束后耐心仔细将餐具归位的宝贝而充满了惊叹和好奇,会立刻想要了解孩子们为何可以如此独立……

当然,这只是我们与《超越》栏目组的第一次相遇,而他们与这里自然贴近的融合更像是一个奇迹。
无论是从事教育还是媒体工作,因为拥有我们,“爱和自由”的新教育已被更多的人关注与重视,同时也有更多的人与我们携手同行。
然而,这也许并不是奇迹,而是一颗颗被唤醒的初心,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内在都渴望着爱与美好,渴望着尊重与接纳,因此,我们愿意将这份渴望化为爱播撒下去,传递下去,让更多的孩子可以在爱中成长,感受到爱的滋养与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