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鱼官方网站新闻中心boyu News
“小米粒”撬动乡村产业“大振兴”博鱼·boyu体育,
抬眼望去8月的内蒙古赤峰市敖汉大地,万亩谷苗如同青色锦被,绿浪翻滚,这片生机绵延100万余亩。凭借着地域优势、历史优势、生态优势,敖汉小米产业势头正足,一幅特色多优势足品牌强的产业振兴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 敖汉旗坚持品牌打造工程,着力塑品牌、树形象对敖汉小米进行强效宣推,让每粒米都被知晓。自2012年敖汉旱作农业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获准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以来,“敖汉小米”先后被批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获批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全国地域特色农产品普查备案名录》、首批全国“一县一品”品牌农产品、“农遗良品”十佳品牌等,评估价值、影响力指数不断上升。“敖汉小米,熬出中国味!”的广告语享誉千家万户、大江南北。长期在外地工作的敖汉人宋佳桢经常被同事问起敖汉小米的味道和购买途径。“现在只要介绍到自己的家乡,身边的朋友同事都能说出耳熟能详的那句敖汉小米 熬出中国味,每次回家帮他们代购敖汉小米成为常态。”宋佳桢说道。 不仅如此,央视多个频道还先后对敖汉小米展开了专题报道。CCTV-1《农耕探文明》播出专题片《内蒙古敖汉旱作农业系统》,CCTV-2《生财有道》播出专题片《有一种小米穿越千年》,CCTV-17《共富经》播出专题片《亮晶晶的小米迎风来》,持续对敖汉小米进行有效宣推,助力品牌价值提升,敖汉小米品牌影响力、知名度不断提升。 敖汉旗全年谷子种植面积超过100万亩,年产量达到6亿斤,是“全国最大优质谷子生产基地”。如何让如此大数量的谷子卖出最好价格,让每粒米发挥出自身价值,敖汉旗的种植户颇有心得。 7月13日,盛远米业的负责人王伟带着自家生产、加工、包装好的敖汉小米,来到了北京市海淀区五棵松万达广场,在这里正在举办敖汉旗绿色农畜产品进京推介活动。在王伟的印象中每年都要带着自家产品进京几次,每次收获的订单数额都不小。 “前几年来的时候还要自己主动介绍产品特点呢,现在老顾客看见敖汉小米几个字就直接过来,什么产品什么特点,比我还清楚。”盛远米业负责人王伟介绍道。 敖汉旗坚持让敖汉小米走出去,通过举办、参与“内蒙古敖汉旗绿色农畜产品进京推介活动”“赤峰好物进北京”等多项大型推介活动,让代表好中好、特中特、优中优的敖汉小米在北京商超市场组团亮相,实力“圈粉”首都消费者。 线下销路不断拓宽,线上的销售也不甘示弱。借助阿里巴巴、京东集团等国内大型线上销售平台,敖汉小米远销全国各地。在当地也衍生出很多本地“主播”,通过直播间开始向各地的网友宣介产自自家田间地头的敖汉小米博鱼·boyu体育,,姜维斯就是其中一员,她常利用节假日和日常闲余时间直播销售敖汉小米,一年累计销售近5000单。 北纬 42优质农畜产品黄金带,让敖汉这片8300平方公里的神奇土地,孕育了悠久而厚重的农耕文明,给予了敖汉小米悉出天然的品质,春种、夏耘、秋收、冬藏的传统耕作方式赋予敖汉小米上乘口感。提到小米,常规的烹饪方法无非是熬粥、煮饭。但在敖汉旗“每粒米都有自己不同的吃法”。敖汉旗积极推广小米使用方法,编写《敖汉小米使用指南》,填补了国家小米食用指南空白。敖汉旗多家企业转变发展思路,将原生态小米作为原材料融入产品研发。内蒙古惠香园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在突破选材、工艺的种种难题后,小米月饼、小米面包等产品接连上市,得到当地消费者一致好评。除即食产品外,还有人把敖汉小米做成了“宴”。草源之春小米御宴创始人郭井春以小米为原材料研发推出两个大类七八十个菜品,开创了新的舌尖美味。白若凝脂的雪瓜金翅米,味道鲜美的小米捞鱼面,精致喷香的金米小酥肉,吸引了全国各地的食客前往,敖汉小米宴成为了解文化、体验美食的潮流打卡地。 一位来自广东的客商说:“我多次来内蒙古,尝过内蒙古的蒙餐牛羊肉,确实不错。听说这儿还有个小米宴,品尝之后,确实令人感到震撼,没想到小米还能变成菜品,更没想到这里的文化传承这么深厚!” 把小米“吃干榨尽”之路绝不止于此,经历了以小米为原材料的产品1.0时代,又迎来了小米深加工产品2.0时代。小米深加工产品陆续上市,小米锅巴、小米酥、小米油、小米肽粉、平酸粟粉以及小米皂等,乡土气十足的敖汉小米摇身一变时尚美食、保健品、日用品,深受购买者的喜爱。 20022003年期间,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在敖汉旗兴隆沟遗址进行了大规模发掘,发现了1500多粒碳化粟和黍的籽粒,先后经北京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利用碳-14鉴定距今已有8000年的历史,比中欧地区的谷子早2000至2700年,被认为是人工栽培形态最早的谷物。由此断定,敖汉是世界小米起源地。 博鱼·boyu体育, 8000年历史的敖汉小米不仅是华夏文明的鲜活注脚,更是了解旱作农业起源与发展的重要载体,如何保护、传承好这块“活化石”,敖汉旗坚持保护、传承和发展并重。建造以小米为主题的博物馆,集中展示与敖汉小米、旱作农业系统有关的文物和物件,对敖汉小米的前世今生的进行完整记录,重现敖汉小米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进程,通过小米博物馆的历史溯源让敖汉的每粒米都有根可寻。 让每粒米沾满泥土气的同时,敖汉旗还坚持让每粒米都充满“国际范和文艺范”,自2014年第一届世界小米起源与发展会议召开以来,敖汉旗已成功举办十届会议,每年9月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汇聚于此对世界小米的起源、传播与文明互鉴,敖汉旱作农业系统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宣传与利用,敖汉小米品牌与产业发展等主题展开研究探讨博鱼·boyu体育,,对敖汉小米的保护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小米产业的发展也在不断吸引着人才返乡创业,“90”后情侣王雪飞和柳洋洋就是其中代表,站在就业和返乡创业的分岔路口,两个人选择返乡与小米为伴。他们盯上了自媒体的好路子,利用敖汉小米制作定格动画。以金灿灿的小米为背景,欢快的舞蹈行云流水、热情奔放。通过一帧一帧的动画制作,人物形象被刻画得淋漓尽致,敖汉小米一下有了“文艺范”。他们制作的“这里的小米会跳舞”系列视频一经发出就获得了百万点赞,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出圈效果。网友纷纷表示:“没想到用来熬粥的小米还能变成艺术。” 有这样一组数据在敖汉发展的历史上显得触目惊心: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全旗8300平方公里土地,荒漠化面积高达6300平方公里,占比76%,自然植被不足10%,粮食总产量不足1亿斤。面对如此艰苦的生存环境博鱼·boyu体育,,敖汉人扛锨抡镐,向荒漠化发起“绝地之战”。实现了从茫茫荒漠,到滔滔林海,到“全球500佳”,再到“中国天然氧吧”的伟大转变。而这份生态壮举正在给敖汉人丰厚的产业兴旺馈赠。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如今“生态好”正变身“产业旺”,住在萨力巴乡黄花甸子组村民刘海军深有感触:“曾经的三十二连山的粮食是种一坡拉一车打一簸箕煮一锅,水土流失极为严重。现在生态好了,水不下山,土不出川,护住谷子就护住了收成。现在粮食产量翻了不止一番。”刘海军家每年种植谷子收入可达2万元左右。 生态的改善让这片土地摇身一变“米粮川”。如今敖汉旗谷子种植面积100万亩、谷子年总产6亿斤、年产值18亿元、带动8万户农民增收、品牌价值270多亿元“生态建设”嬗变“生态产业”,敖汉的每粒米都被描绘上了生态底色,这也推动敖汉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深度融合统一之路越走越宽。 一粒米连接过去与未来,关乎先人与后代,在这片广袤的敖汉大地上,这一粒米正在被注入新的生命和活力,涌动着生机与潜力,智慧勤劳的敖汉人民正在不断成长,敖汉小米产业正在不断壮大,昂首迈向高质量发展,实现全面振兴的美好蓝图正在徐徐绘就,“小米粒”正在撬动乡村产业“大振兴”!